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血液内科 > 多发性骨髓瘤
编号:10963304
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5年第24期
髓瘤,1发生率,2发病机理,3骨髓瘤骨病的临床表现[1,6],4诊断与鉴别诊断[6],5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,6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,【参考文献】
     多发性骨髓瘤(MM)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,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,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——即骨髓瘤骨病,引起骨痛、病理性骨折、截瘫和高钙血症,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征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。

    1 发生率

    MM发生率在美国为3~4/10万人,每年有13,500名新发病人,黑人>白人,男:女=3:2,过去30年以400%的发生率增加,其中<50岁的发病率增加提示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。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,3%患者年龄<40岁[1 ]。

     2 发病机理

    2.1 正常骨重建[2] 在正常骨的重建过程中,破骨细胞(OC)引起的旧骨重吸收与成骨细胞(OB)引起的新骨重建维持一动态平衡。OC为骨吸收的主体细胞,OB和骨基质也是破骨细胞发挥骨吸收功能的不可缺少因素。

    2.1.1 成骨细胞(OB) 有以下作用:(1)为骨髓基质细胞的组成成分,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;(2)参与OC的激活、分化、成熟;(3)生成IL-6等因子,参与骨吸收;(4)分泌骨钙素(BGP)、骨桥蛋白(OPN)等多肽因子,参与成骨过程;(5)OB表达一对特异性因子——RANKL(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)和OPG(护骨素),分别促进骨吸收和抑制骨吸收。

    2.1.2 骨基质 有以下作用:(1)诱导和调控OC的活化和骨吸收——通过OC膜整合素实现;(2)多肽分子(骨钙素、骨桥蛋白等,由OB分泌,储存于骨基质)与OC膜整合素序列结合,形成细胞外基质整合素——细胞骨架信号传递分子复合物,影响OC的基因表达;(3)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(MMPs):MMPs是一类具蛋白溶解酶活性的锌依赖性内肽酶家族,可溶解许多细胞外基质。与肿瘤浸润或转移有关。

    2.1.3 破骨细胞(OC) OC在骨吸收与重建中起启动作用,OC的骨吸收过程为:OC黏附骨面,变为吸收态,形成波状缘,进行破骨活动。在此过程中,OC合成、分泌多种溶酶体酶降解胶原等有机骨基质,形成吸收小凹。这些酶主要有组织蛋白酶K(CK)和MMPs。

    2.1.4 RANKL/OPG系统是OC生物学中必要的最终的效应因子 RANKL/OPG是一对由OB分泌的分别促进和抑制骨吸收的因子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8600 字符